
当5G信号穿越太行吕梁山脉、覆盖汾河两岸,点亮三晋大地的车间与矿区,一场工业变革正悄然发生。
在我省,传统产业正经历着一场由5G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近年来,省工信厅积极推动5G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众多企业借助5G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一些传统行业企业的实践也为相关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5G赋能,智慧电厂崭露头角
站在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城电厂”)厂区外远眺,巨大的冷却塔缓缓排出“白烟”,与远处的青山相映。厂区内,曾经需要工人频繁巡检的设备旁,如今只剩几台自动运行的机械臂在有条不紊地作业。多年来,阳城电厂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又在5G技术的引领下,踏上了智慧电厂的建设之路。
“近年来,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5G智慧电厂。通过建设5G专网,实现了对输煤系统封闭煤场及斗轮机等设备的覆盖。利用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电厂实现了对煤场设备的实时控制。”阳城电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具体应用场景方面,斗轮机无人值守系统和输煤皮带无人值守系统是这个智慧电厂的两大亮点。
斗轮机无人值守系统基于5G通信,综合运用自动控制、激光三维扫描和精准定位等技术,建立了三维数字化煤场模型,实现了斗轮机的全自动定位、堆取料与恒流量控制。斗轮机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后,作业效率提升了15%,减少了操作人员数量,在优化人员配置、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输煤皮带无人值守系统则利用5G技术采集皮带机运行数据,实现了皮带拉绳、跑偏、撕裂等过程的可视化,具备故障提前预警、位置定位和阈值报警等功能。该系统全方位提升了输煤皮带的智能在线监测和控制水平,提高了设备有效运行时长,也提升了人工和设备安全。这些成果显著提升了阳城电厂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5G引领,煤矿智能化成为转型典范
位于泽州县大阳镇陡坡村的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大阳分公司(以下简称“大阳煤业”),是一家集采煤、洗选、煤矸石制砖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随着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加速,大阳煤业启动了5G智能矿山项目。
据悉,该项目构建了“15337”整体架构,即:1个智能管控平台,作为核心中枢实现数据整合与协同管理;5个功能中心,包括安监生产中心、综合集控中心等,覆盖生产全流程关键环节;3项基础配套设施,为项目运行提供支撑;37项智能化子系统,涵盖智能煤流、智能排水等各个方面。
“公司实现了矿用5G信号井上井下全覆盖。井下部署42台基站,地面设有6套室外宏站,井上井下共用一套独立核心网。同时,采用5G切片技术,为各系统数据分配独立传输通道,结合万兆工业以太环网,构建了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大阳煤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实施后,大阳煤业在减人、降本、增效、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掘进工作面生产班单班岗位人员减少至10人及以下;通信系统无线化减少了线缆使用和维护费用;智能化远程操作降低了人工及培训成本;掘进速度大幅提升;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和智能地质探测技术保障了作业安全,使人员从现场作业转为远程控制,脱离了高危环境。
5G发力,传统产业转型展现强劲动能
阳城电厂和大阳煤业的成功实践,只是我省5G工厂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涵盖了煤炭、电力、钢铁等多个传统产业领域。这些5G工厂通过5G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安全性的提高,为我省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省工信厅把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作为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现代工业体系的转型动力和重要保障,积极推进5G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5G工厂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做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及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从强化网络支撑保障能力、提升5G技术赋能行业能力、加速培育5G工厂、筑牢5G应用安全防护屏障等多个方面,打造5G与产业融合渗透新模式。
5G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企业在生产环节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还在产业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产业的协同发展。未来,我省将继续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和打造更多更高水平的5G工厂,助力全省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让5G技术成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的“金色密码”,开启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图:阳城电厂厂区俯瞰图(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蕾
责编:李青
热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