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生正在介绍玻璃器皿。本报记者 王昕 摄
9月9日,记者走进中鼎物流园,只见园区内一辆辆载满货物的集卡有序进出,一排排集装箱整齐摆放,等待着搭乘中欧班列驶向远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山西制造产品正通过这座占地3000余亩的现代化物流枢纽,走出山西、走到全国、走向世界。
中鼎物流园的繁忙景象,是晋中市外贸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晋中市进出口总额达38.88亿元,同比增长38.6%,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出口额19.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位列全省第六;进口额19.15亿元,同比增长117.9%,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在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下,晋中市为何能交出这样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企业自身的积极作为。当地政府积极搭建平台,通过采取强化政策支撑、提升服务水平、简化通关流程等一系列举措,为企业架起了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让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创新产品、抢抓订单、开拓市场,练好“内功”,推动晋中外贸事业扬帆起航,驶向更加广阔的蓝海。
产品为王,激发创新活力
一台台AGV智能小车化身为物料搬运的“智能转运达人”,在车间内灵活穿梭;机械臂与自动化生产线紧密配合,精准高效地完成每一个生产环节;身着防静电服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机器故障排除工作,确保生产线安全稳定运行……在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TOPCon电池智能制造车间,经过制绒、硼扩散、丝网印刷等16道工序,一张张成品光伏电池陆续下线,一部分被直接打包出口,另一部分则转运到组件车间,“变身”光伏组件后再出口。
“N-TOPCon光伏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27.1%,量产平均光电转换效率达26.8%,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该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纪检委员秦仰华介绍,“我们的管理和研发团队由国内外光伏专家组成,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益生产,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家。”
晋能光伏产品成功出海,是晋中市外贸企业坚持“产品为王”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案例。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多年来持续深耕液压技术研发,在高效能、高精度液压控制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产品严格对标国际标准,可靠性、耐用性强,已完成水工各类液压系统达600余台(套),是我国水工领域液压系统研发制造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
“产品技术与质量的硬实力,是我们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底气。今年前8个月,公司外贸订单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订单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该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监宋卫星说道。
近年来,晋中市进出口体量不断增大,一方面得益于政府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大对重点企业出海拓市的帮扶力度;另一方面,则是有许多像晋能光伏和太重榆液这样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晋中外贸的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业成群,形成发展合力
在晋中市外贸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祁县是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有“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的美誉。目前,该县拥有玻璃器皿生产企业60余户、上下游配套企业300余户,年产能达到3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40多亿元,产品远销以欧美市场为主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活动中大放异彩。
9月10日,记者来到山西东玉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手握一根空心钢管,边转动边往钢管里吹气,玻璃溶液渐渐膨胀成一个杯体形状,经过多道精细工序,一只晶莹剔透、造型优雅的玻璃杯便诞生了。
“目前,我们拥有人工吹制和全自动酒杯焊接拉伸机制两条生产线,可日产3万多只杯子。近年来,在晋中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参加了法兰克福消费品展等多个境内外大型展会,这些展会帮助我们拓宽了外销渠道。如今,外贸订单逐日上升,同比去年增长30%。”该公司负责人李佳奇表示。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端于明清晋商,兴盛于改革开放,历经300余年的赓续传承,形成产品种类齐全、技术水平领先、产业链条完整、出口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玻璃器皿产业集群。
在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建造的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里,摆放着上万件五彩斑斓、造型各异、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徜徉其间,一幅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图铺满墙面,中东、东南亚、欧洲、中非等地区的出口路线一目了然。
该公司董事长李建生说:“作为一家外贸企业,‘适应市场、改变自己’是关键。产业集聚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国际合作机会,但要提升国际知名度,不仅要制定战略方针,在投资营销、产品差异化、获取分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还要注重建立与国际客户产生共鸣的品牌形象。”
类似祁县玻璃器皿产业这样集群发展的例子在晋中并不少见。这些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市场协同等方式,实现了优势互补,正朝着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前行。
货通全球,打开“世界地图”做生意
货通全球是晋中市外贸发展的最终目标。近年来,从欧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晋中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渠道,为企业打开“世界地图”做生意保驾护航。
据了解,晋中市商务部门在落实《太原海关 晋中市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及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2025年晋中市外经贸工作要点》,以政策赋能企业发展。同时,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推进“千企百展”计划,把参展拓市作为稳外贸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参展服务举措,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扩大全球“朋友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们的液压产品需求旺盛。我们将以‘精细化、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为方向,奋力打造‘技术领先、质量过硬、成本最低、交货及时、服务周到’的国内国际一流液压企业。”太重榆液综合管理部部长褚国栋说。
中鼎物流园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一级铁路物流基地,也是我省物流业中长期规划的重大工程,通过与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织就了一张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直达欧亚的物流网络。
“凭借全国铁路物流枢纽的优势,依靠不断升级的技术,中鼎物流园不仅成为重要的物流链条节点,更是晋中走向世界的起点,全省近九成中欧班列由此启程。自2017年2月山西首趟中欧班列从园区鸣笛启航,8年间,这里始发的中欧班列从一年几趟到每周固定开行,形成了途经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四个口岸,延伸19条国际线路,覆盖15个国家40余个城市的规模。”山西中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材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晋中市外贸实绩企业达到204户,与该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6个。
企业数量的增长和对外贸易额的提升,是晋中市打开“世界地图”做生意的生动注脚,也是其外贸活力持续迸发的直接体现。未来,晋中市将继续完善对外开放制度体系,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帮助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书写外贸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李京益 郝光明 王昕
责编:李青
-
此行间·总书记抵达新疆时收到了“石榴花束”4883 0 2025-09-24
-
独家视频丨跨越时空的深切牵挂7719 0 2025-09-24
-
我省推出11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本报运城9月23日讯(记者刘迎春)9月22日,“尽赏田园·晋美乡村”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在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正式拉开帷幕。活动集中发布11条精品线路与44个精品景点,全面覆盖乡村民宿、研学教育、星空露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多元新产业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乡村休闲选择。我省拥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厚重的农耕文化与秀美的乡村风光,619个传统村落、7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60个精品示范村散落于山水之间,和美乡村兼具宜居属性与产业活力,每一处都是游客深度体验乡村魅力的理想打卡点。省农业农村厅已连续6年精心打造“尽赏田园·晋美乡村”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推出127条精品线路、588....5097 0 2025-09-24
热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