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富红一一太行陶韵三晋窑火的传承者
2025-09-05 10:24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出自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的诗词描绘了在九月深秋的晨风中,露水沾衣,柴窑中烧制出的瓷器出窑,其颜色似青如黛,仿佛将周围山峰的翠色都夺了过来,生动展现了窑瓷器釉色的青翠欲滴、温润迷人,诠释了古人对陶瓷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壶关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部,地处太行山南端,自古以来,壶关县就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而闻名。

闻名遐迩的太行窑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壶关制陶业就开始萌芽,据《壶关县志》记载,明朝中期,壶关陶业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位于黄山乡楼峰山一带的沙窟、牛盆、上下好牢与县城周边的骞堡、程村、清流、韩村及大小山南已形成壶关制陶业南北两个中心,壶关工匠到外地“行窑作货”,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清朝中期壶关陶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陶土资源丰富的楼峰山一带及县城周边,几乎 “村村有陶窑、户户有陶工”。壶关烧制的陶缸随着“晋商”、“潞商”的兴起,南跨长江,北达京冀,庞大的运缸车队成为商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壶关县属国营清流瓷厂生产的陶瓷日用品、工艺品、建筑陶瓷、特种陶瓷有120多个品种,其中26个品种出口,远销法国、德国、美国以及中东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是山西陶瓷行业的一面旗帜。

壶关陶瓷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其在工艺和文化方面的非凡成就,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壶关陶瓷文化在数代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年窑火未曾休,陶韵流芳眼底收。如今,做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实践地典型案例》的太行陶瓷有限公司掌门人韩富红,正从前辈的手里接力传承,用自己的情怀续写着太行陶瓷文化的粹美篇章。

山西太行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富红

谙行陶韵,植根太行,勇担三晋窑火传承使命

韩富红,出生于壶关县黄山乡东峰村,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陶瓷有着极其浓厚的感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壶关人,韩富红对壶关陶瓷的生产历史和文化有着别样的情怀:“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深爱这片土地上的陶瓷文化,是陶瓷文化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创新与探索。”

为实现陶瓷文化薪火相传的梦想,2006年韩富红毅然从煤炭行业转身,投资2000余万元,筹建山西太行陶瓷有限公司,并陆续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无渗漏陶瓷贮缸、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等陶瓷系列产品。

做工精美的太行陶瓷

几经拼搏与淬炼,最终,韩富红在“传承创新”的道路上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依托当地丰富的制陶资源,经过不断地探索创新,韩富红硬是把原来的几个单一品种做成了一个系列,并由一个系列发展为多个系列,制作流程从选料、配料、练泥、制幔、干燥、成型、烘干、烧成等全套流水线作业;从陶瓷大缸做起,太行陶瓷生产的无渗漏、无釉耐腐蚀陶瓷酒缸、各品类小酒坛、茶具以及陶瓷鉴赏品,逐渐成为储酒、储粮、食醋、化工、旅游、收藏等行业的抢手货。

凭借成熟、稳定、可靠、安全的销售网络,太行陶瓷先后与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和多个市场终端建立了良好的供销关系,年产量达到30000余件(套)。

2022年太行陶瓷被评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2023年韩富红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贮缸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太行陶瓷有限公司被评为“山西省级文旅创建示范园区”;2025年,山西太行陶瓷有限公司入选《山西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实践地典型案例》;2025年太行陶瓷是长治市唯一一家荣获“文旅融合实践基地”的现代化企业。

2025年6月山西太行陶瓷有限公司入选《全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实践地典型案例》。

屡获殊荣,韩富红倍感任重道远,他说:“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不仅包括技艺和技能的传授,还涵盖了价值观、信仰和人文精神等因素,传承是确保文化和技艺的延续性,使后代能够受益于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激发不尽的创新与革命。”

传承与创新融合,是陶瓷文化深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如韩富红所言,陶瓷文化传承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比如历史价值,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进,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想象力,是优秀传统的结晶;艺术价值,陶瓷文化展现了其独独特魅力。中国传统陶艺具有东方艺术特征,经过漫长历史发展和无数陶艺匠人锤炼而成,蕴藏民族情感,代表民族特性;文化价值,它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强了文化认同;经济价值,推动产业发展,助力文化贸易;教育价值,培养了后人的创造力,传承了大国工匠精神。

正是因为韩富红深谙了陶瓷文化的精髓,才使他毅然决然的走向了从传承到创新的融合之路。

沈阳理工大学许博士正在为游客讲解太行陶瓷文化

在长治市委市政府和壶关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19年山西太行陶瓷有限公司承办了首届“太行陶”国际陶瓷艺术节, 艺术节的举办给当地的陶瓷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资源,多方面的宣传了壶关的城市文化和旅游、非遗文化 、特色产品。

2023年,第二届山西太行陶·国际陶瓷艺术节,邀请国内外陶瓷行业知名的教授、学者共同参与,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吸引了来自英国、非洲、韩国、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的知名陶瓷艺术家们,他们创作的作品是太行陶与国际陶瓷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见证。艺术家们在对当地陶瓷历史文化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太行陶瓷的优质泥料进行了各种陶瓷艺术风格的创作,结合太行陶瓷园区的丰富烧制条件,呈现了柴烧、盐烧、苏打烧等不同的艺术作品,并长期收藏陈列在太行陶瓷艺术展厅内。

2025年8月,在泥土与火焰的交响中,第三届太行陶韵・三晋窑火・夏季陶瓷艺术节在山西太行陶瓷有限公司火热开幕!太行陶瓷如同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恰似一颗磁石,将众多陶瓷爱好者、艺术家以及各界人士深深吸引,纷纷汇聚于此,共赴这场穿越岁月窑火的邀约。本届艺术季特别打造三大板块矩阵,‘泥与火的对话’创作区,特邀 12 位陶艺家联动景德镇等窑口创作者;‘校企智造’洽谈会与 6 所高校合作共建陶瓷材料联合实验室;‘未来窑址’规划展首公开柴窑文化园区 VR 概念方案。同时,正式启动‘太行陶创作计划’,每年开放 20 个‘青年创作名额’,设立青年陶瓷艺术创新基金。

通过艺术节的举办,山西太行陶瓷集聚了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及陶瓷材料专业的优质人才,与清华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沈阳理工大学、长治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及教学实践基地;设立了壶关太行陶瓷博士工作站(站内由有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清华大学 、宁波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的博士) ;在人才和科研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太行陶瓷陆续研发了日用陶瓷、产业陶瓷的自有专利新产品多项,进一步提升了太行陶瓷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太行古韵绽华光,陶艺传承岁月长

陶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就是陶瓷艺术文化的生命使然。

展望未来,韩富红满怀激情的说:“我们既是守火人,更是燃火者,太行陶瓷文化植根太行,花开大江南北,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传承与创新之路,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挖掘和提升太行陶的独特品质与文化价值;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陶瓷人才队伍;拓展国际市场,让太行陶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太行陶瓷文化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窑纳山河,器载万情”,愿太行陶瓷文化的火种,如窑火赤焰般照亮文化长天,让太行窑韵,在泥与火的淬炼中书写中国陶瓷的别样篇章!

责编: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