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新能源忻州基地的智能化生产线一角(资料图片)
如今的三晋大地,千年煤都的黑金巷道与光伏面板的闪亮光芒正因同一项技术涌动出智能新活力:5G,这项改变时代的通信技术,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为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数字中枢”:用科技守护安全,用智能提升效率
站在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矿分公司(以下简称“唐安分公司”)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记者的传统认知。这里仿佛一个正在高效运转的高科技“作战室”,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蓝色数据“洪流”实时奔涌,井下数百米深处的作业画面清晰回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5G技术构筑的“数字中枢”。
记者看到,屏幕左侧显示的是33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正按预设轨迹稳步推进,液压支架自动跟进、支撑顶板;右侧动态曲线则实时展示着主运皮带转速、瓦斯浓度、电流负荷等关键指标。这些来自该公司86台5G基站的数据以毫秒级速度传输至地面,为安全生产筑牢“数据防线”。
谁能想到,3年前的唐安分公司还是另一番模样:采煤机司机必须深入井下,在粉尘弥漫、噪音轰鸣的恶劣环境中手动操作设备;液压支架工要弯腰穿梭在支架之间,仅凭经验判断移架时机与支撑力度,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如今,5G技术让“地面远程采煤”从愿景变为现实。
5G技术还为掘进设备装上了“智慧大脑”。通过远程监控和诊断功能,维修人员不用下井就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远程指导故障排查,有效缩短停机时间。“5G让我们在恶劣环境中实现了人机分离,这才是真正用科技守护安全、用智能提升效率。”该公司综掘一队队长毕利军感慨道。
在该公司地面压风机房,一台银灰色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缓缓滑行,头顶的云台摄像机不停扫描仪表读数,身体搭载的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电机温度。借助5G网络,它每秒钟将数据回传至智能平台3次,一旦发现异常,哪怕只是0.5摄氏度的细微升温,都会立即发出告警。
如今,这样的“钢铁巡检员”已在唐安分公司全面铺开。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已完成8处关键场所的智能化改造,并且逐步构建起“机器为主、人工为辅”的运维新机制,真正迈入“智能新时代”。
产业“智”变:可复制的智能化转型新路径
在新兴的光伏产业领域,5G则成为推动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
成立于2018年的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道新能源”),是专业从事高效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及系统应用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位于忻州市的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忻州基地”)总投资60亿元、占地474亩,拥有26条生产线,年产值近70亿元。
“光伏电池生产流程复杂,涉及大量精密设备协同、物料智能运输及数据实时采集的情况,传统生产模式下施工成本高、灵活性差,后期维护难度也大。在此背景下,5G技术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优解’。”忻州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黑灯工厂”是智能制造的终极形态之一,其核心在于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无人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忻州基地以中国电信5G定制专网为底座,融合工业PON、无线WiFi、天翼云等技术,率先实现了厂区智慧物流和智能仓储升级。
物流环节,通过5G通信模组实现了自动导引车的智能调度,物流终端控制、物料入库、搬运、分拣等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其中,5G+AGV智能搬运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力搬运模式,SMT单板从产线至周转区的配送全程不用人工参与,单板周转效率提升20%,场地建设成本降低15%,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超百万元。
对于产品质量的管控,传统人工目检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误判。相对而言,5G+机器视觉AI检测系统则具备明显优势:高速相机实时拍摄光伏组件细节,通过5G网络将图像数据快速传输至AI平台,系统精准判定产品质量,再由机械臂自动完成分拣。整个过程耗时仅数秒,质检效率提升50%以上,准确率接近100%,保障了组件的高品质输出。
“我们希望通过5G技术应用,不仅提升生产效率,还能积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打造山西乃至全国的技术型工业厂区和社会责任型企业。”忻州基地负责人坚定地说。
凭借5G技术的深度赋能,忻州基地成功打造了技术领先、模式创新、效益显著的5G智慧工厂,不仅为光伏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转型路径,也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5G浪潮中,山西制造踏上新征途
不难看出,从唐安分公司的“地下智能革命”,到忻州基地的“光伏智慧升级”,5G技术正以强大的渗透力和创造力,重塑全省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事实是,这两场跨越行业的“5G变革”,并非孤立的技术尝试,而是我省工业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缩影。近年来,我省立足“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紧抓“新基建”发展机遇,以5G技术为纽带,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无论是煤炭、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还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都在5G的赋能下,探索着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智能化转型路径。
对于我省而言,5G赋能工业,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运营成本的降低,更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动能的转换。通过5G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全省工业正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5G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从国家层面来看,山西工业的智能化转型还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在5G的浪潮中,我省工业系统正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实践态度,踏上智能制造的新征途。这里,既有传统产业的“破茧重生”,也有新兴产业的“展翅高飞”;既有技术创新的“硬核实力”,也有绿色发展的“柔软内核”。相信在5G的持续赋能下,我省工业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为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不可或缺的“山西力量”。
本报记者 王蕾
责编:李青
-
拾光纪·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重温习近平的乌镇“网事”4145 0 2025-11-06
-
习近平同萨摩亚国家元首图伊马莱阿利法诺就中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8846 0 2025-11-06
-
省水利厅深入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本报太原11月5日讯(记者刘迎春)11月3日,省水利厅召开专题研究会,讨论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路举措。会议指出,要以强化河湖长制为抓手,按照“上游抓保护,中游抓提升,下游抓保安”的思路,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与幸福河湖建设专项行动,着力建设安全汾河、生命汾河、幸福汾河,让“一泓清水入黄河”。会议强调,一要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科学制定“十五五”汾河治理专项规划,明确不同河段定位和保护目标,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乡间关系,构建“全流域一盘棋”的治理保护格局;二要保障生态基流,优化水资源配置,打造全省严格落实“四水四定”的先行示范区,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建设节水型、生态型流域....6115 0 2025-11-06
热门评论
- 暂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