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彩椒铺就致富路
2025-07-22 08:36

每天清晨,朔州市朔城区成百上千名农村妇女和老人乘坐专车,来到甘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的神西千亩彩椒产业园区开始劳作。在这里,一名农民工一年可为家庭创造2至3万元纯收入,合作社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总额超过2000万元。从除草、施肥、育苗,到修剪、采摘、分拣,再到质检、包装、运输,经过农民工的辛勤付出,鲜美的彩椒被销往全国各地。


7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朔城区神头镇神西村,探访甘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致富密码”。


远远望去,连片整齐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银色海洋。走进合作社,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对接各方事务,生产管理部员工穿梭于大棚间查看作物长势,技术培训部正在开展的彩椒种植新技术培训吸引农户认真听讲,处处忙碌有序。


从零起步到千亩版图的飞跃


甘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0月,短短几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920名成员、32名固定员工的大型合作社。其运营机构完备,“1办7部1场2中心”架构清晰(涵盖生产、技术、营销、质检等环节),确保了高效运转。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合作社累计投资1.3亿多元,在神西村、马跳庄、梨园头村租赁土地1500亩,新建各类大棚520个,棚内面积841亩。还通过“合作社+基地”模式租赁周边村庄设施大棚,总经营大棚达761个,棚内种植面积1241亩。神西村基地内,47亩集约化蔬菜育苗场、1.2万平方米分选包装中心、产业化冷链集配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代化气息浓厚。


抱团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我们采取资金、技术、劳动入股的方式,解决了融资难题,壮大了投资规模。”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从最初的5人入股发展至如今的65人,形成了良好的抱团发展态势。同时,“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农户吃下“定心丸”:合作社统一供应农资种苗,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农户负责种植采收,定产定质定价承包责任制让农户收入有保障。


深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合作社,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聘请山东、河北等地实用性技术人才驻地指导,培训技术骨干。标准化育苗、绿色化栽培成为常态,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泛应用,有力保障了彩椒的高品质。


彩椒闯市场,铺就乡村振兴路


在分选包装中心的自动分选线上,色泽鲜艳的红、黄彩椒正被高效分选、包装。这些彩椒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甚至出口俄罗斯等国外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合作社所属三大基地以种植彩椒为主,亩产超7500公斤,年均产量1万余吨,年均产值超8000万元。


合作社的社会效益同样显著。土地连片规模化利用,棚内每亩土地收益高出传统玉米种植30多倍,实现了高效利用。同时,为周边25个村的850人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人均增收2.8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神西千亩彩椒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朔城区的土地焕发新生机,更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田间地头具象化。一个个大棚里生长出的,不仅是色彩斑斓的彩椒,更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这种以合作社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为根基的发展模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本报记者 刘成根

责编:李青


来源:山西经济网 浏览次数:8639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 暂无评论